中国癌症死亡人数占全球1/4 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四分之一癌症死亡病人在中国
食道癌、肝癌、胃癌等发展中国家好发的肿瘤,中国存在高发;同时,肺癌、大肠癌等发达国家好发的肿瘤,中国亦呈高发趋势。
尽管肿瘤在2006年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可以控制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然而直到今天,因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它仍让中国人谈之色变。
数据显示,全世界20%的新发癌症病人在中国,24%的癌症死亡病人在中国,目前中国的癌症生存患者和治愈患者仅为13%。 
癌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近日对本刊记者说,近三十年,全球癌症发病数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3/4新增 病例发生在新兴工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癌症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死因之一。相比之下,中国的肿瘤防治形势更为严峻 郝希山曾带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调查天津市的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等情况,结果显示,城市中男性肿瘤发病率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 大肠癌等,女性肿瘤发病率则是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等。有关研究还显示,我国农村的肿瘤发病率低于城市,但农村肿瘤发病率的上升趋势并不比城 市慢。
郝希山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等的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肿瘤发病率不完全一样,发病谱也不太一样,但 中国癌症谱呈现出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特征。比如食道癌、肝癌、胃癌等发展中国家好发的肿瘤,中国存在高发;同时,肺癌、大肠癌等发达国家好 发的肿瘤,中国亦呈高发趋势。“这给我们的肿瘤防治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肿瘤研究与防治领域的投入。
从2009年开始,中国将连续3年,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为1000万农村妇女开展宫颈癌检查,对其中120万农村适龄妇女进行乳腺癌检查。
郝希山所在的中国抗癌协会受卫生部委托,近年来在中国三十多个省市进行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乳腺癌筛查项目”,覆盖人群达到53万。这是世界最大规模的乳腺癌筛查项目。
“中国在癌症防治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工作,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郝希山说。
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公众对肿瘤防治仍有恐惧和误区。
国际抗癌联盟是国际上最大的癌症预防与治疗方面的非政府学术组织,其主导的一项针对全球42个国家、约4万人参与的调查发现,面对癌症,发展中国家接 受调查者更容易持悲观和消极态度。其具体数据是,低收入国家持悲观和消极态度的为33%,中等收入国家为31%,高收入国家仅为14%,而中国则高达约 43%。
“我国应该加强对肿瘤防治知识的普及,消除公众在这方面的恐惧和误区。”郝希山说。  在他看来,肿瘤与人类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行为密切相关。尤其 近年来,肿瘤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与年轻人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饮食结构不合理、不喜欢体力劳动,越来越寻求安逸的生活等肿瘤危险因素相 关。但是“从这个角度来说,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另据世界专家调研提出的看法,目前发生的肿瘤,1/3可以预防,1/3通过早期诊断可以治愈,另外1/3经过合理治疗,特别是中晚期病人的心理等方面的治 疗,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郝希山认为,国际抗癌联盟今年提出了“肿瘤是可以预防的”,但对这一概念,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其认识还远远没有到位。
从2000年开始,国际抗癌联盟确定将每年的2月4日作为“世界抗癌日”。郝希山说,这是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提醒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居民和媒体等,让 大家都知道肿瘤与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只要我们知道肿瘤发生的相关原因,在生活中养成良好习惯,就可以避免一些肿瘤的发生。“通过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 生活行为,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减少这1/3,这是我们追求的。” 郝希山介绍道,目前针对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功能,有关部门提出了“三级预防”的专有预防概念。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从引起肿瘤发病的因素改变,引入健康的生活习惯,力图降低1/3的肿瘤发病。“一级预防是最重要的。大家不要以为,肿瘤是自然生成的、无法预防的,或者得了肿瘤就等于死亡,这个概念是不对的。”
二级预防,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郝希山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肿瘤治愈率大有提高,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生存率的最有效办法。
三级预防,是指临床(期)预防或康复性预防。在郝希山看来,对这类患者要进行心理治疗、康复治疗、支持治疗等,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本刊记者了解,仅以“性价比”极高的肿瘤二级预防来看,不愿意接受早期筛查、“查出毛病也不治”等现象时有发生。显然,距离实现肿瘤“少发易治”的目标,中国还有相当的路途。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昵 称: 密 码: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内 容:
虽然发表评论不用注册,但是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注册帐号.